尼赫鲁站在新德里总理府的阳台上,盯着墙上那幅被他亲手改过的地图良久无言。那条用红笔圈下的“麦克马洪线”,随着边境战火的燃起,正被中国军队一步步擦去。
从1954年修改地图,到1959年边境哨所层层推进,再到1961年强行修建军事公路,尼赫鲁的“前进政策”踩着中国的土地一路狂奔。
在冷战大国博弈的迷雾中,他高喊和平,却布下了一盘直逼中国国门的扩张棋局。
尼赫鲁高举“亚洲之首”的口号,实际上心里谋划的,是继承英国殖民遗产,打造一个以印度为核心的“南亚霸权”。巴基斯坦、锡金、不丹、尼泊尔,甚至中国的西藏,通通被列入他的势力扩张清单。
印军在边境哨所的人数从500人增加到2000人,装备由普通步枪升级到重机枪和迫击炮。雷达和通讯设备陆续上山,全天候监控中国边防动向。1954年,尼赫鲁亲自审定并公布新版国家地图。
地图上,藏南地区被正式划入所谓的“阿鲁纳恰尔邦”,阿克赛钦也被染上了印度三色。这张地图,在他的内阁会议上被称作“战略宣示”,尼赫鲁强调:“涂改地图,不是外交细节,是国家意志!”
印度国防部明确规定:“哨所火力覆盖必须延伸至边界线公里,任何越界目标,先开火再报告。”
到1958年,印军已在东段边界布下了近200个哨所。哨所之间最短距离不足三公里,一道钢铁防线自西至东绵延上千公里。
1961年,“战略公路一号”通车,直接贯穿阿鲁纳恰尔邦腹地,将后勤和军备运输线推进至中印争议边境一线。
1958年12月14日,尼赫鲁正式致信周恩来,开出了所谓“印度边界方案”。信中提出的边界要求,直接覆盖了125000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——东至达旺,西至阿克赛钦,无一遗漏。
同年6月,朗久哨所事件爆发。印军主动越界挑衅,在中国朗久地区强行设立新的哨所。10月,西段空喀山口,印军再度制造对峙。
印度趁谈判间隙,在藏南争议区新增数十个前哨阵地,并将新购苏制M46 130毫米重炮直接部署到前线年,印度启动“边境布防总计划”。印军在东段新增5000名士兵
增设永久性混凝土碉堡百余座,全部配备重机枪和迫击炮,哨所之间修建了深达两米的战壕,形成哨所-碉堡-战壕的三重防御体系。尼赫鲁信誓旦旦:“印度的边界,不容侵犯!”而这所谓的边界,正踩在中国的国土线上。枪声拉响,铁骑反击1962年10月20日清晨,印军突然越线发起全面攻击。印军多个方向同时出动,试图一举夺取中国在边境的前沿阵地。
印军一路败退,最终被迫撤至麦克马洪线日,中国政府主动宣布单方面停火。中国边防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公里,以展示和平诚意。世界舆论震动,印度大国梦破碎,尼赫鲁在国会公开承认:“边界政策出现了严重误判,付出了沉重代价。”
大量引进苏制重炮和战斗机,将这些装备全部部署在藏南地区。印军边境驻军再次增加到1万人。
1964年,尼赫鲁去世。他的继任者继续推行军事化边境政策,重兵把守,战备公路不断向前延伸,哨所甚至修建到海拔5000米的雪岭之巅。1967年,印军在乃堆拉和玉曲两地再次挑起冲突,结果再次遭到中国军队沉重打击。
1962年的中印边境反击战,彻底击碎了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迷梦,却未能终结印度的扩张政策。半个多世纪过去,喜马拉雅山上的战壕虽已荒废,但印军新建的公路、碉堡和哨所,仍在边境线上层层推进。尼赫鲁手中那支涂改地图的红笔早已放下,可他的野心已变成今日印度国防战略中抹不去的阴影。AC米兰官网
:13987489529
:
:241412eb@qq.com
:广东省广州市